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期货 > 期货业界 > 正文

中美谈判前瞻二 多买美4成农产品大豆牛肉价格会怎样

来源: 新浪财经  2018-06-01 09:59

美国贸易代表先遣团来华已经一天了,此次贸易战能够停火,本周末的谈判至关重要。在贸易谈判的第一篇中,我们已经前瞻预见了天然气等能源进口的状况。

那么在农产品领域,中美贸易谈判可能带来的影响又有哪些呢?

新浪期货频道为此走访了多方专家,一位不愿署名的权威的农产品进出口专家对新浪财经表示,经过他们测算,由于今年的农产品基本已经播种,导致供应已经锁定。今年从美国扩大农产品进口50%的目标很难达成,但在经过努力之后,我们有望能扩大30-35%的农产品进口。

总之,美国人希望我们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全面进口,但我们还是希望用合理的价格,买一些国内老百姓用的上的东西。那么究竟会扩大进口哪些产品呢?请看中美贸易谈判前瞻第二篇之:

多买4成美国农产品大豆牛肉价格会怎样?

新浪财经讯 5月31日在市场的焦灼等待中,美国贸易先遣团来华进入了第二天,按照之前特朗普的强硬说法,如果先遣团谈不好,美国的商务部长就不会再来北京的。

而此前中美达成共识是,双方同意有意义地增加美国农产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将派团赴华讨论具体事项。

当前究竟美国有什么东西能卖给我们呢?又应该如何理解,有意义的增加自美国农产品进口呢?是否意味着中国会脱离市场增加美国大豆的采购?

中美农产品贸易概况:大豆是第一,然后是畜产品、谷物、水产和生猪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2017年出口中国的美国农产品占美国农产品出口的15%。中国是美大豆第一大、棉花第二大出口目的地。美国出口的62%大豆、14%棉花均销往中国。平均每个美国农民向中国出口农产品约1.2万美元

2017年,中国从美国产品进口金额为241.16亿美元。根据中粮集团数据分析,食用油籽是第一大类农产品,全年共计从美国进口食用油籽3298.4万吨,总价值140.2亿美元。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食用油籽金额占我国全年对美农产品进口总额的58.14%。

食用油籽中,以大豆的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最高。2017年我国从美进口大豆共计3286万吨,进口金额为139.45亿美元。

按照进口金额排序,剩下前四名重要进口品种为,畜产品、粮食(谷物)、水产品、生猪产品。前五大进口产品金额占从美进口农产品总额的87.6%。

美国农产品中,大豆对中国最具出口潜力

中国四季度的大豆还基本没有采购,四季度主要是美国供应全球市场,在当前的形势下,增加购买美国大豆似无悬念。

中美联合声明中的“有意义的”这一说法并没有明确其含义,但是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由于特朗普非常在意农业周的选票,驻华大使也是前农业州的州长,因此双方达成一个类似长期供销协议的方案是存在可能的。

根据中粮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2017年度美国大豆总产量为1.1692亿公吨,占全球产量33%;2017-2018年度总产量为1.1952亿公吨,占全球产量的约35%。2018-2019年度预期产量为1.1648亿公吨,低于2017/18年度的1.1952亿吨。但与此同时,2018/19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预计为6232万吨,高于2017/18年度的5620万吨。

而中国的大豆产量2018/19将会减少到1410万吨,低于2017/18年度的1420万吨。中国2018/19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预计提高到创纪录1.03亿吨,高于2017/18年度的9700万吨。虽然中国出台政策鼓励农户种植大豆,不过在本年度以及下一年度,中国大豆产量预计稳定,因为耕地有限,单产增长乏力。

美国畜产品出口最高将提升6%,其中牛肉出口量增加最多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畜产品消费市场,并且仍然在保持平稳增长。然而由于国内的土地、饲草料及养殖管理等方面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动物蛋白需求,所以合理地增加畜产品进口,一方面有助于满足国内人民不断增长的动物蛋白需求,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国内土地资源,同时又控制对国内产业的冲击。尤其是对于牛肉和乳制品产业,中国竞争力较弱的事实难以扭转,合理进口美国牛肉和乳品能有效解决供需缺口。

根据中粮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畜产品(含副产品)共计16.3亿美金,92.3万吨,约占国内进口总量的15%,不到国内产量的1%。

自2012年以来,美国的肉类出口第一次被预测会提升。其中牛肉的出口量增加最多,2018年预计会提升5%,最多或达到6%。2016年美国牛肉产量为0.11507亿吨,2017年为0.11938亿吨,2018年预计产量会增加6%,达到0.12601亿吨。2018总出口量也会增加6%,达到0.014亿吨,占美国牛肉产量的10%。此外,2017年美国对中国的牛肉出口量为4284吨,占牛肉总出口量的0.4%。

中国从美国进口牛肉数量会增加,因为中国国内产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进口猪肉数量则不太可能增加,因为中国国内产量在不断上升,而且中国向美国征收猪肉关税,该关税在未来几年内可能还会进一步升高。目前,中国市场上90%的进口牛肉来自于巴西、乌拉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扩大从美国的牛肉进口将减少中国从巴西等国的牛肉进口。

产品结构如图一,猪肉制品的进口规模居首,其次是乳制品。

此次双方在农产品进口方面达成共识,我们分析哪些畜产品未来可能会成为“有意义地增加进口的品种”。

1、 牛肉:国内牛肉市场“大消费与小产业”的矛盾

第一,中国牛肉供给缺口逐步放大,牛肉进口量快速增长,2017年进口规模约32亿美金,72万吨。过去10年肉牛较高的出栏率难以保证国产牛肉继续增长,而人均牛肉消费量处于上升阶段,且潜力巨大。

第二,美国牛肉在成本和品质方面有极强的竞争力,为全球第4大出口国,初步测算国内外牛肉价差约20元/千克(含税价格)。中国在2016年9月解除美国牛肉进口禁令,经过多轮且长期的谈判后,美国牛肉时隔13年后再次获批,目前国内份额不到1%,市场挖掘空间较大。

第三,中国走私牛肉市场非常庞大,远远多于正规进口牛肉,扰乱市场,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2、 乳制品:消费习惯与二胎政策刺激乳制品需求快速增长

第一,奶牛存栏量下降,国产原料奶产量下降,且成本高于国外。

第二,乳品消费量处于低位,市场潜力较大。

第三,二胎政策刺激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需求。

3、 猪副产品

随着规模化发展以及生产管理水平提升,近2年中国生猪养殖成本显著下降,国内外价差逐步收窄。尤其是2018年以来国内猪价持续低迷,进口猪肉几乎无优势。未来,国内生猪产业由规模化走向集约化,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

但是猪副产品(如猪肝、猪肚、猪蹄等)由于饮食习惯差异,内外价差远大于猪肉产品,2017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猪肉16.6万吨,而猪副产品达到41.6万吨。但由于美国猪副产品已占国内进口市场份额35%,后期可开拓空间有限,不如牛肉和乳制品。

国内棉花库存下降,棉价上升,从美国进口棉花有望扩大

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2017-2018年度棉花产量为2.092亿吨,2018-2019年度预期产量为1.950亿吨。全球棉花产量数据显示,美国目前是仅次于印度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棉花生产国。

2018年,中国的棉花产量会下降1.82%,而进口总量会增加37.3%。

目前中国的棉花库存已经下降到了很低的底部,今年棉花主产区春播遭灾,有利于棉花价格。

广发证券认为,本轮棉花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国内外减产预期影响。美国农业部5月份发布的2018年、2019年度全球棉花产需预测,国内棉花库存消费比连续第四年下降,下降至80.53%,已接近1990年、1991年至今的平均水平75.14%。国储棉经过连续三年去库存后,2018、2019年度继续进行大量轮出满足国内产需缺口的能力将减弱,棉花进口需求增加成为必然趋势。据美国农业部的预计,2018年、2019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为2638.6万吨,消费量为2731.13万吨,产需缺口92.53万吨。

此外,2018年全球将迎来拉尼娜现象,这也可能成为推动棉花上涨的一个预期因素。6月到9月为北半球主要国家棉花关键生长期,如果遭受自然灾害,将减少国内和全球棉花产量,从而会加重国内和全球棉花供应偏紧的局面。

一棉纺行业人士表示,3月、4月份时,国储棉销售情况并不是很好,单日成交率都在50%左右,足见市场供应还是相当充足的。但进入5月份后,本轮棉花行情启动,国储棉销售异常火爆,近几日几乎每天的轮出率都是100%。

我们有可能尽量增加从美国的棉花直接进口。当前采取的是棉花进口配额制度,在配额放松和不放松的两种模型下,对美国的采购金额会出现较大的不同,这块还需要等待进一步的明确信息。

玉米进口数量将出现明显增长,“双高”预计不会持久

美国是世界玉米产量最高的国家。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6-2017年度产量为3.8478亿吨,2017-2018年度产量为3.7096亿吨,2018-2019年度预期产量为3.5663亿吨。

中国2018年玉米产量预计会增加100万吨,达到500万吨。尽管国内玉米产量增加,从美国进口玉米的数量并不会因此减少,因为中国的玉米产地主要在东北地区。

随着中美贸易磋商达成共识,进口谷物数量将明显增长,将令国内市场供给得到极大的补充。近阶段玉米期货价格震荡上行,随后出现高位回落。国内临储拍卖主导市场,同时产区局部地区出现旱情,玉米出苗不佳,均令玉米价格出现反弹。但随后中方宣布中止对美国高粱的反倾销措施,令市场预期进口谷物数量将会出现大幅增长,令国内玉米价格承压回落。

虽然临储玉米成交率仍旧维持在50%以上,但随着累计成交量越来越多,市场消费容量有限,参拍企业可以调用的资金数量越来越少,同时中美谈判达成协议,业内预计进口谷物数量将出现明显增长,临储玉米拍卖“双高”还能持续多久令人担忧。

生物质能源进口或加大,玉米乙醇是核心

美国农业部给出的2016年度美国生物质能源产量为154.132亿加仑,2017年产量为158.449亿加仑。2016年度的出口量为13.139亿加仑,2017年的出口量为15.413亿加仑。其中玉米乙醇2016年产量为15.805亿加仑,出口量为1.059亿加仑。

根据海关数据,今年前三个月,中国进口的乙醇中约86%来自美国。国家发改委曾提出,2020年我国将实现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1000万吨的目标,但2016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只有约260万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接近750万吨的产销缺口对乙醇行业压力较大,未来可能将大量进口以保证乙醇汽油供应。此外,国家能源局已于4月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方案初步拟定完成,生物燃料乙醇应用推广工作正在规范有序展开。

使用生物乙醇燃料的清洁电力可以引领能源行业转型发展。乙醇燃料可有效减少碳和pm2.5等细颗粒物的排放,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由于乙醇含有氧元素,因此相比传统汽油燃烧更充分、更环保。与此同时,乙醇的蒸发潜热更大,可成为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冷却发动机的有利因素。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则表示,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是应对粮食库存过剩的有效途径,能够有效实现农民增收。

其他菜籽类产品贸易也存在扩大的可能性

美国农业部管网表明,美国2017-18年度产量为1.3103亿吨,2018-19年度预期产量为1.2729亿吨。可见大豆产量占美国所有菜籽类产品总产量的绝大多数。

而中国从美国进口葵花籽油和棉花籽会的数额会小幅度上升。因此,未来几年中国从加拿大进口菜籽和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棕榈油的数量会随之下降。

作为高粱的替代品,大麦进口可能会增加

美国农业部公开的美国2017-2018年度大麦产量为309万吨,2018-2019预期为320万吨。

而中国大麦的进口量会增加130万吨,达到950万吨。

[责任编辑:CX真]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